溶解氧是什么?
溶解氧(DissolvedOxygen)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氧,即水中的O2,以DO表示。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离不开的需求。
溶解氧的一个成因是当溶解氧在水中不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渗透到水体中;另一个起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水中释放的氧气。
溶解氧随温度、气压和盐度而变化。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盐度越大,水中的溶解氧越低。气压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高。
溶解氧与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温和的水质密切相关。在20℃和100kPa下,纯水中约为溶解氧9mg/L。
一些有机化合物在好氧菌的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在水中的成为溶解氧。
如果有机物以碳计算,按照C+O2=CO2,每12g碳消耗32g氧。
当水中的溶解氧值下降到5mg/L时,部分鱼类出现呼吸困难。
溶解氧除了被水中的硫化物、亚硝酸盐、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消耗外,还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影响和好氧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化消耗。
所以溶解氧是水体自净的表现。溶解氧的数值是研究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依据。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需要很短的时间恢复到初始状态。要明确水体自净能力强,或者水污染不严重。否则水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丧失自净能力。
测溶解氧有什么意义?
随着当代世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约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小城镇和大农村的大部分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使得许多地方的水质越来越差,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对污水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处理。
其中,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进行水质监测时的一个主要指标。
天然水中的溶解氧接近饱和值(9ppm),藻类繁盛时溶解氧含量下降。
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的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水溶解氧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鱼会缺氧而死。对于人类来说,健康饮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不得低于6mg/。
当溶解氧(DO)的消耗速率高于氧气溶入水中的速率时,则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可繁殖,使水质恶化,因此溶解氧或多或少能反映出水体污染的程度,尤其是有机污染。它是水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水质的综合指标。
因此,水溶解氧含量的测定对环境监测和水产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仪器